EN
产业资讯政策法规研发追踪医改专题
好事成双!罗氏创新双靶皮下剂型赫捷康®在华获批,罗视佳®再添新适应症
研发追踪 罗氏制药 2024.01.08 2040

2024年1月2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宣布批准了赫捷康®(通用名: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用于治疗成人HER2阳性早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眼科注射双特异性抗体罗视佳®(通用名:法瑞西单抗注射液)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

全新的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作为全球首个复方皮下制剂,突破肿瘤单抗类药物给药技术瓶颈,“帕妥珠、曲妥珠双剂合一”只需5-8分钟就可以完成治疗,革新乳腺癌靶向治疗传统模式,致力于为中国的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双靶开拓乳腺癌从“治”到“愈”新思路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数据,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2020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超过41.6万发病率为39.1/10万,每年因乳腺癌死亡人数约11.7万[1]。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20%-30%,其恶性程度高、复发转移率高且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一度被称为“最凶险的乳腺癌”

约20年前,创新靶向药物赫赛汀®(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推动了彼时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其后,帕捷特®(帕妥珠单抗注射液)上市。

截止到目前,全球有超过75个国家批准帕捷特®联合赫赛汀®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辅助及晚期一线治疗。我国也于2019年批准帕捷特®与赫赛汀®联合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目前,我国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2],已率先于其它肿瘤步入临床治愈时代

创新以患者为本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较早,发病高峰在45-55岁,而西方国家多在65岁之后[3]。乳腺癌对中国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甚至更大,患者对治好病到重新回归社会的需求也更强烈。因此在“后治愈”时代,如何进一步满足乳腺癌患者的更高需求,让患者更有尊严地回归生活、重归社会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肿瘤皮下制剂打破了现有静脉治疗局限,将本需要数个小时的住院治疗时间大幅缩短到了5到8分钟,快速推动肿瘤靶向治疗门诊化、社区化、家庭化。此外,皮下给药方式创伤小,在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的同时豁免了静脉血栓等风险,也帮助患者和家属节约住院、建立静脉通路和照顾护理等费用,大幅节省医疗资源和社会成本,也在最大程度上让肿瘤治疗不中断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成为可能。

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是将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两药组合的即用型、固定剂量,通过大腿皮下注射给药的复方制剂。其采用新型药物递送技术,实现了双单抗剂量浓缩为固定剂量。

“双剂合一”操作简单,仅需5-8分钟就可以完成治疗。重组人透明质酸酶(rHuPH20)能够暂时降低细胞间质的粘性,促进药物快速扩散和吸收,注射后皮下原有结构将快速恢复,不易鼓包,且患者无明显疼痛感。其以灵活、便捷的治疗体验,让我国乳腺癌患者向着身心治愈的目标更进一步。

为医护患带来多方获益

本次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的获批主要依据FeDeriCa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与曲帕双靶静脉治疗在血清药物浓度、病理完全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1]。

同时,PHranceSCa研究再次印证,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与已知的曲帕双靶静脉制剂获益一致,并且安全性与静脉制剂相比也无显著差异[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群低视力乃至失明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AMD患者数量将持续上升

法瑞西单抗是全球首个专为眼内注射研发的创新双特异性抗体[4],保留传统单通路药物抗VEGF-A通路作用于内皮细胞抑制新生血管,新增抗Ang-2通路作用于周细胞稳定渗漏血管,实现内外双重消除渗漏,稳定血管

全球III期临床研究(TENAYA/LUCERNE)显示,法瑞西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AMD在负荷期,实现约80%的患者无积液两年数据显示约80%的患者治疗间隔可延长至3-4个月维持期长久不复发,患者可通过更少的治疗次数实现稳定的疾病控制

法瑞西单抗是全球首个双通路眼底创新治疗药物[5],其同时靶向抗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双重作用机制和持久性优势可以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增强血管稳定性,改善患者长期视力获益和生活质量。这是继不久前获批的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后,法瑞西单抗在国内获得的第二项适应症,有望为我国nAMD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严重及不可逆性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6]。在我国,一项针对1990至2019年我国视力障碍和失明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由AMD导致的中至重度视力损伤以及致盲人数分别为228万和32万[7]。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发展,我国AMD患者数量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5519万例[8],由AMD导致的社会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也称渗出性或湿性AMD,是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异常生长进入视网膜黄斑区后发生渗漏和出血,干扰视网膜功能,最终导致视力快速下降甚至失明。据统计,全球约有2000万人受到nAMD的影响,nAMD是60岁以上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陈有信教授

法瑞西单抗nAMD适应症中国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者

北京协和医院

在nAMD的发病过程中,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因素不仅因为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A异常增高,产生新生血管,同时有作用于周细胞的Ang-2(血管生成素-2)的升高导致血管渗漏。

在传统单通路时代,仅抑制VEGF的nAMD患者视网膜积液的改善并不理想,超过半数的nAMD患者经传统单通路药物治疗后仍有视网膜积液。此外,现有抗VEGF疗法需要长期且频繁地进行眼内玻璃体腔注射,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上迫切需要对机制创新、有效消除视网膜积液并且可以帮助患者持久获益的药物进行进一步探索。

法瑞西单抗此次获批主要依据TENAYA和LUCERNE两项全球性III期临床研究的积极结果[9]。研究显示,法瑞西单抗负荷期实现约80%的nAMD患者在接受法瑞西单抗治疗后积液得以消除。约60%的nAMD患者接受法瑞西单抗治疗给药间隔可达16周,约80%的患者可以达到12周及以上,维持期长久不复发,让患者通过更少的治疗次数实现稳定的疾病控制。

此外,法瑞西单抗用于治疗nAMD患者的中国亚群1年研究结果显示[10]:法瑞西单抗个体化治疗组87.3%患者的给药间隔可达到12周及以上,67.3%患者达到16周,比例高于全球研究,安全性和耐受性总体数据与全球数据一致

作为首个专为眼内注射设计的创新双特异性抗体,法瑞西单抗可以同时靶向抑制引起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关键致病因子Ang-2和VEGF-A,在原有抗VEGF治疗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强效、特异性地同时结合并抑制这两种途径,在增强血管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眼底渗漏。

李昕博士

罗氏全球药品开发中国中心负责人

非常高兴看到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和法瑞西单抗新适应症在国内成功获批。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在给药方式上较传统的静脉注射有显著改进,不仅降低了治疗成本、节省治疗时间,还大幅提高了患者依从性,患者感受和相应的医疗资源的损耗等也都较以往静脉给药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本次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的获批希望可以帮助让乳腺癌患者‘用最少时间做病人,更多时间做自己’的梦想早日实现。

同时,从2006年开启眼底治疗抗VEGF的时代,到今天推出全球首个眼科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法瑞西单抗,罗氏始终致力于提升广大眼底病患者的长期视力获益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也将不断努力,推进眼科新的分子实体或适应症的开发,力争将更多创新药品带给中国患者。

边欣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

肿瘤治疗进入皮下时代是全球发展的趋势和前沿,这意味着肿瘤患者的治疗模式向慢病化管理转变成为可能。同时,眼底病正成为中国老年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还将眼底病新增为重点防治病种,法瑞西单抗连续获批用于治疗DME和nAMD这两大类眼底疾病,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眼底疾病的高度重视。

秉承着‘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罗氏制药中国将继续积极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同携手,聚焦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新生态,帮助更多的乳腺癌及其他肿瘤患者最大限度摆脱疾病治疗的束缚,并不断扩大法瑞西单抗的可及,打造眼底病诊疗整体解决方案,降低中国眼底病负担及致盲率。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报告》(Global Cancer Burden in 2020, IARC)www.iarc.fr/faq/latest-global-cancer-data-2020-qa

[2]https://shmc.fudan.edu.cn/news/2022/0221/c1893a130223/page.htm

[3] 央视新闻https://mp.weixin.qq.com/s/CvvdSgBMH1W-hpEdHi0lSQ

[4] Eye (2021) 35:1305–1316

[5] Faricimab is the first bispecific antibody  designed for intraocular use. In January 2022 faricimab received its first  approvals(Drugs (2022) 82:825–830 https://doi.org/10.1007/s40265-022-01713-3)

[6] Wong WL, Su X, Li X,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nd disease burden projection for 2020 and 2040: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Lancet Glob Health, 2014, 2(2):e106‑e116. DOI: 10.1016/S2214‑109X(13)70145‑1.

[7] Xu T, Wang B, Liu H, et al. 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vision los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J].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0, 5(12): e682‑e691. DOI: 10.1016/S2468‑2667(20) 30254‑1.

[8] Song P, Du Y, Chan KY, et al. The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China[J]. J Glob Health, 2017, 7(2): 020703. DOI: 10.7189/jogh.07.020703.

[9] Khanani AM et al. Faricimab in nAMD and DME:Lates Updates Presented at the Angiogenesis, Exudation, and Degeneration 2023 Virtual Congress. February 10-11,2023.

[10] Youxin Chen, et al. 2023 EURETINA. Free Paper # CA231397